課程資訊
課程名稱
中國史學名著選讀:編年、紀傳與歷史思想
Readings in Chinese Historiography: Chronicles, Biographies, Historical Thought 
開課學期
108-2 
授課對象
學程  經典人文學程  
授課教師
閻鴻中 
課號
Hist3142 
課程識別碼
103 52990 
班次
 
學分
3.0 
全/半年
半年 
必/選修
選修 
上課時間
星期一2,3,4(9:10~12:10) 
上課地點
新202 
備註
領域:歷史。
限學士班學生
總人數上限:80人
外系人數限制:20人 
Ceiba 課程網頁
http://ceiba.ntu.edu.tw/1082Hist3142_RCHriog 
課程簡介影片
 
核心能力關聯
核心能力與課程規劃關聯圖
課程大綱
為確保您我的權利,請尊重智慧財產權及不得非法影印
課程概述

隨著文化的變遷、社會處境的差異、以及學者際遇和特質之不同,歷史學的精神、目標和形態也展現諸多風貌。回顧、探索其源遠流長、易於漫渙的足跡,品味其中各式各樣的精彩和創意,構成了史學史的內涵。不過,史學所承載的不僅是一項學科,而是表現為記載形式的人文傳統。中國的人文學術雖約略分為經、史、子、集四部之學,實則交相為體用,構成全幅的文化記憶內涵,其邊界往往似有若無。在學術、社會和文化環境種種交互作用中認識史學的歷程,釐清史學的特質和成就,乃至進行除魅、辨視盲點,凡此都是史學史研究的目標。

中國史學擁有豐富的傑出之作,其中有著難忘的人物,理想的典型,揭開時代面紗的洞見,捕捉稍縱即逝片刻的筆觸,重疊的記憶,層次豐富的真相……,凡此種種,不僅為現代和未來的歷史學研究提供基礎,也是人文學的共同資產。

這門課程的焦點是編年體、紀傳體及歷史思想,內容涵蓋不同時代、區域和族群的歷史寫作。編年、紀傳是中國史學的源遠流長的著作體裁,歷史思想則往往穿透學術的邊界,兩者合觀可以有效認識中國史學的基本特質。 

課程目標
選讀中國史學重要典籍近二十種,將以「讀其書、知其人、論其世」的方式進行導讀。每部著作分別選讀一篇至數篇作品。藉此一窺傳統史學的豐富內涵、體裁特性與思想進展,培養閱讀各類型古代歷史作品和觀念的基本能力。 
課程要求
本課程講授、研讀和討論並重。每一單元均須研讀二手文獻和原典,結合課堂討論和教師講授。課業項目包括:
1.每單元有課前指定閱讀,結合課後的線上測驗、線上討論或作業。
2.選擇一種史書,進行分組研讀(包括史籍和研究文獻),並提出個人負責部分的成果,以及個人導讀報告(文稿,或PPT+文稿)。 
預期每週課後學習時數
 
Office Hours
每週五 09:00~14:00
每週三 12:30~14:50 備註: 地點:國青大樓431室(歷史系第三十九研究室)。電話:33669528。  
指定閱讀
待補 
參考書目
1. 錢穆,中國史學名著(臺北:三民,1984/蘭臺,2001修訂版)
2. 杜維運,中國史學史(三冊)(臺北:自印,三民經銷,1997-2004)
3. 謝保成主編,中國史學史(北京:商務,2006)
4. 瞿林東,中國史學史綱(臺北:五南,2002/北京師範大學修訂版,2010,稍增現代史學
史)
5. 喬治忠,中國史學史,北京:中國人民大學,2011
6. 柳詒徵,國史要義,上海:中華書局,1948/臺北:台灣中華書局,1957/北京:中國人民
大學,2007
7. 蒙文通,中國史學史,上海譯文,2006
8. 劉咸炘,劉咸炘學術論集.史學編,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,2007
9. 格奧爾格·伊格爾斯(Georg G. Iggers)、王晴佳、蘇普裡婭·穆赫吉(Supriya
Mukherjee)著,楊豫、王晴佳譯,全球史學史(第二版),北京大學出版社,2019
10.瞿林東等編,20世纪二十四史研究叢書
11.張須,《通鑑學》 
評量方式
(僅供參考)
 
No.
項目
百分比
說明
1. 
單元表現 
60% 
含測驗、作業、討論等,每單元限時完成。 
2. 
史籍導讀 
40% 
選擇一篇史書(或具相對完整性的作品),進行個人導讀,包含背景簡介、篇章結構分析、名詞註釋、取材考察,及意旨探究。報告形式可為文稿,或PPT加文稿。完成報告的過程,建議以分組合作方式進行,其間的研讀成果、同儕回饋的表現,也包含在評量範圍中。 
 
課程進度
週次
日期
單元主題
第1週
3/02  概說 
第2週
3/09  春秋、左傳與早期記事法(附竹書紀年、葉書等戰國秦漢編年記) 
第3週
3/16  左傳 春秋學與左傳學(附:春秋釋例、氏族譜、春秋左氏傳事類始末、左傳紀事本末、春秋大事表) 
第4週
3/23  子學中的歷史思想 
第5週
3/30  史記 附:蘇轍古史  
第6週
4/06  漢書  
第7週
4/13  三國志及裴松之注 
第8週
4/20  兩漢紀 中古編年、紀傳體新貌 
第9週
4/27  晉唐史論與劉知幾史通 附:唐宋史館制度 和官修諸史 
第10週
5/04  史學思想變革:歐陽修、司馬光及宋元學者史論  
第11週
5/11  資治通鑑及其衍生體裁 
第12週
5/21  紀傳體變例:通志、遼金元史 
第13週
5/25  文史通義 
第14週
6/01  歷代通鑑、紀事本末諸名著 
第15週
6/08  歷史的改寫、補寫與註釋、考證 
第16週
6/15  方志、年譜與各類群傳 附:紀傳、編年體的跨文化比較 
第17週
  學期報告發表(時間另定) 
第18週
  學期報告發表(時間另定)